字体:大 中 小 背景色: 打印本稿 复制网址 |
为了应对山洪地质灾害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村支部、村委会研究,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规划,防御避灾,提高防汛应急处置能力,保障预警、转移和抢险救灾工作有序进行,从根本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基本情况高桥村地处胜利乡西面1公里,距甘洛县城14公里,甘(洛)石(棉)路贯穿三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1460米,年均气温14℃,属于河谷半高寒区,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人口338户,1373人。该村位于田坝河边,地质地貌上属于山洪区,海拔1330-2702米,遇水易软化形成滑坡、泥石流。地理位置良好,所处地质条件也比较好,所以存在防汛安全隐患的房屋不多,主要存在的有危房和田坝河沿岸的住户。 三、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暴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情况,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陂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威胁,地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河口、陡坡、低洼地带。在多次勘测调查及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作了详细排查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主客观因素,按照灾害的形成,确定危险区、安全区。 (一)危险区:指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的区域。①、已明显变形、裂缝可能产生山体崩塌、滑坡等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区域。②、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向坡,坡度大于岩层倾角,且岩层倾角大于30°的陡坡,可能产生滑坡影响的区域。居住在危险区的居民主要分布朝马尔多组,有居民12户,计67人,房屋22间。 (二)安全区: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该区域安全区为除上述区域。 四、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责(一)组织机构的设置乡政府由副书记张国鹏及联系村干部周德寿、阿衣布以负责指导该组防灾工作。同时该村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木乃补达、村主任阿木为责任人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组,成立10人以上应急抢险队(名单附后),并确定了两名信号发送员,一名监测员。 (二)职责与分工1、职责 高桥村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组在乡党委、政府和乡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应作好如下工作:落实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掌握山洪险情动态,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到信息,并进行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的监测,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安全转移和避险,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 2、分工 组长:负责全村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全盘工作,检查督促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及各级职责的落实,接到县、乡降雨信讯后,立即用喇叭发信息,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期的需要,指挥体系灵活有效,责任到人,人员空缺及时调整,并上报镇指挥部。 副组长:负责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监测,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水情、灾情、险情动态,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监测人员:负责掌握本责任区域内的山体开裂、滑坡、决堤等迹象,暴雨洪水预报和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反馈信息给组长,若遇紧急情况直接反馈辖区群众。 信息员:接组长信号或监测员信号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报警信号以锣为主,在险情出现后,按预定路线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临时安置点)。 应急抢险队:由村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组成的约10人的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灾工作。 五、监测通讯与预警根椐我乡历史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暴雨特性及地形地质条件,确定该地区是否发生山洪地质灾害。 1、及时监测。辖区监测员要注意辖区内的降雨量,泥石流和滑坡体后缘裂缝处的木桩、绳子移动情况以及家禽有无异常异动情况。 2、通信。防灾的常用通信方式有电话、广播、口哨、报警器等,为确保通信畅通,高桥村都设立防汛指挥部,配备安装高声喇叭,配备两副铜锣。 3、预报预警 A、预警程序及信号传递方式 为使县、乡、村、组系统对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指挥体系科学、准确的指挥,该区群众躲灾、避灾及时,在一般情况下,按县→→乡→→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紧急情况下按县←→村←→组的次序进行预警。我村在接到县乡防汛部门的降雨信汛之后,立即电话告知有电话的住户,并要求其转告其邻,我村在预警期内二十四小时连续监测巡视,发现险情应立即发出警报信号,通知到各户,并将各有关信息反馈给乡防汛办,乡防汛办立即报告县防办,如遇紧急情况(大体积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组可直接报告县防汛办,由县防指统一指挥。 B、预警、报警信号设置 ⑴、预警信号为电视、电话,县防指在接到雨情、水情信息后,通过电视台面向全县播放及电话通知到我村。紧急情况时县防办用电话通知到有电话的村、户。村再用预定的报警信号发送到全村各户。 ⑵、报警信号为锣、口哨。如有险情出现,由各报警点和信息员发出警报信号,警报信号设置为:连续敲击2分钟,停1分钟,再敲击2分钟……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县动员,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部分开始转移;持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继续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至安全地带。 C、信号发送 在汛期,我村三级实行24小时值班,与县、乡之间均用电话联系。各组明确1名责任性强的信号发送责任人,在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或获得严重的监测信息后,信号发送人必须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一般山洪在降暴雨后3小时内发生,因此,在降暴雨后2小时内必须发布预警信号,做好人员转移准备,同时不间断的进行巡查,并密切观测雨情,水情动态,如水位上涨速度比较快,则应及时发布人员转移信号。但短时段降雨量达50mm以上,必须立即发布人员转移信号。 六、人员转移路线和转移责任人制作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每户。各村民接到转移信号后,必须迅速向附近安全路线转移,汛期必须经常检查线路上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则及时修补或改变路线,以免安全路上出现险情。转移工作采取村、组干部包片负责的办法,统一指挥,统一转移,安全第一。 转移路线:马尔多组村民沿甘石公路撤离到高桥组村活动室。一旦山洪地质灾害发生,首当其冲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转移安置是关键。其原则是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后警戒区。信号发送和转移责任人必须最后离开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区,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转移安置好的人员在停雨后5小时方可返回。 八、安置方法、地点及人数山洪地质灾害发生后,人员安置的方法是本着就近、安全的原则,采取对户、搭棚二种安置方法。进入汛期后,应选择好转移安置的户主或搭棚地点,如有雨情、水情信息,提前转移。搭棚地点选择在居住附近坡度较缓,没有山体滑坡崩塌迹象的山头上。不能搭在山谷中或其出口两侧的山坡上。九、转移安置纪律山洪地质灾害一旦发生,转移安置必须服从指挥机构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其安置纪律为: 1、服从命令,听从抗灾指挥。 2、坚守岗位,勤政务实。指挥成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号发送人不得擅自离岗,玩忽职守者追究责任。 3、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对临阵逃脱者依法依纪查办,对贻误战机者酿成恶果者将绳之以法。 4、雨情报告必须及时,有险速报,会商必须及时,指挥必须果断。 5、部门分工,各司其职,团结抗灾,共同承担。 6、安全救灾,临危不惧。 十、抢险救灾1、必须普及住地居民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 2、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安全损失。 3、发生灾情,首先要把被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4、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并作好卫生防疫工作,如有人员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 十一、措施1、汛前,村里要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隐患点及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区域安排专人防守。 2、对本预案的内容,要向边区内的每一个居民宣传到位,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常识宣传做到进村、入户、到人。 3、暴雨天气,镇党政主要联村领导及驻村干部及村支两委负责人,不得随意外出,并确保24小时通信畅通,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居民做到日不入户,夜有留守。 4、每年4月防汛期间组织开展一次山洪地质灾害、避灾演练。 5、应急抢险队:村建立一支10人的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进行有序地抢救工作。鉴于应急抢险队人员可能有变动,规定每年4月上旬前将新的应急抢险队伍造册组建好,4月中旬由镇政府组织实地集训演练。此后,各抢险队员在紧急抢险时一切听从指挥部调遣,奋勇投入抢险场地进行抢险工作。 |
甘洛公众信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games28365365 承办:games28365365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34350003 技术支持:成都市宝树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08104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