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背景色: 打印本稿 复制网址 |
按照县委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有关要求,胜利乡党委组成由书记带队、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调研组,于5月中旬—6月中旬在我乡9个贫困村就胜利乡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组织召开了三次干部座谈会,深入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实地参观考察,总的看,各村对产业发展都有新的认识和看法。调研结束后,乡党委班子成员对我乡的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再次强调,要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 二、胜利乡基本概况 胜利乡位于甘洛县西北部,平均海拔1501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行政区域总面积5135.09公顷,其中耕地1007.91公顷,多为旱地,林地2510.52公顷,草地983.93公顷。农业以传统种植玉米、水稻、马铃薯为主,经果林以种植核桃、花椒为主,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矿产资源以粘土矿、石灰石为主。全乡有9个贫困村,35个村民小组,1798户6988人,是彜汉杂居乡。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8户2541人,目前已脱贫516户2188人,未脱贫92户353人。 三、产业发展现状 (一)传统农业占据主要地位。 种植业和养殖业技术落后,规模较小。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种养殖的状态,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群众发展种养殖的积极性不高。而产业发展的内部支撑因素又比较薄弱。 一是农业大而不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目前,我乡的主导产业是核桃。从2013至2017年9个村共种植核桃16493亩,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群众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从实施1+X项目以来,在政府的带动下,群众开始进行品种改良和扩展,对现有的核桃进行了嫁接,并引进种植了青脆李280亩,花椒520亩,但多为粗放性种植。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民思想认识滞后,不敢调、不会调、从而导致不能调,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进程,绝大部分耕地仍然种植玉米、洋芋,产业结构不优、区域集中度低、地方特色不明显、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较为普遍。 三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储藏、加工也没有,分散经营的大多数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质量难以取信于众。 四是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农业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跟不上。 五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仍然没有缓解。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劳动力大量转移,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年老体弱或多病者,素质偏低,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突出 。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胜利乡农业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问题,农田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村民自主投资投劳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服务跟不上,作用难以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问题比较普遍,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还处于空白状态。 (三) 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发挥不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是部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无所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不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没能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 二是由于农村文化硬件设施薄弱,基层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够、投入精力不多,以及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高等因素,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高,群众思想观念不新、意识水平较低,农村文体活动不多、精神生活贫乏,少数群众农闲季节沉迷于宗教信仰、玩麻将、赌博等。农村封建迷信,大操大办,对老人重葬轻养时有发生。 四、对策及建议 下一步要以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为指导,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我乡的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打破传统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的内部支撑因素。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产业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力扶持致富能手,对种养殖示范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贫困户优先安排产业扶持资金贷款。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鼓励贫困村立足本村的资源和生产条件,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解决技术、销售难题,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双赢”模式。对已种植青脆李、花椒的麦地村、葵花村、雄普村、沙罐村由村两委牵头寻求有成熟种植经验、销售平台的第三方合作,为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提供保障;对有丰富的草场资源的高桥村、友谊村、葵花村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对有丰富的光照资源的麦地村、胜利村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来解决村集体经济无长期收入、区域集中度低、特色不明显、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 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在贫困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农户的土地。对流转其它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对流转贫困农户土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给予最大的支持。 四是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加强农村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针对目前种植的核桃、花椒、青脆李的村,由乡党委、村两委引进技术比较成熟的人才、土专家,对群众进行培训。加强知识技能培训力度,打造一批符合乡村振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队伍;鼓励外出人才返乡创业。要加大外乡返工的政策宣传,吸引在外大中专毕业生、创业者和务工人员返乡,让他们把新思路、新观念带到农村,带到家乡,把资金、技术注入农村,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注重发掘乡土人才潜能。加强对农村党员、农民企业家和农村致富能手的引导和培养,尤其更要注重村组干部的培养,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平台和机会,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发挥他们的特长,树立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对农民有感情的典型人物。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加强9个村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投入增长机制。 二是在雄普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试点,以点带面,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宣传和销售本地特产,鼓励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一村一品”,助推品牌农产品“走出去”。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二是让“农民夜校”真正发挥作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民科技实用技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本着干啥学啥、学啥干啥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教育引导群众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落后面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胜利乡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甘洛公众信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games28365365 承办:games28365365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34350003 技术支持:成都市宝树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08104071号